做为一个空间设计者,一个制定空间计划的严密参与者,同时也是一个开店后便云淡风轻的旁观者。设计伊始,试图去做的是在脑海中勾勒出一种画面:熙熙攘攘的人群,在昏黄泛着烛光的木梁下,喝一杯酒,吃一碗肉,四目以对,谈笑风生。伴随着这样的画面感,开始了整个空间内部到立面的创作。
我不断把大脑这个最强建模器中的意识形态,体积,画面,材质,氛围感,一点点的表现在设计图中,直到它们的表现效果已恰到好处地达到我追求的大体意境。空间着实不大,把吧台推至户外,内应外合,使服务容量达到极限,创造室内外无间的就餐条件和氛围。室外吧台旁置一火炉,无论春冬,人们均可感受自然与美食的交互。
入一窄门,便是别有洞天,传统榫卯木构屋顶,与墙面交界处用镜面处理,使榫卯屋顶木构无限延伸至墙后,仿佛另外空间。整个古老与现代反差的气息笼罩着室内客人,昏黄的灯光使木纹肌理若隐若现,仿如隔世,在晚唐一客栈内,所有风口均由唐代格栅处置。火山岩墙面的火烧红铜和吧台上方的炭烧乌木装置,是增添烧鸟店「烧」的特质。试验性的把宣纸和玻璃通过现场3M胶反复贴合,组成户外灰空间的屋檐。江户到昭和年间的古董器物,充斥着整个室内的角角落落,是空间的「精神食粮」。
大功告成的「盐」,最终不辱使命,创造了这片区域的第三空间,每天傍晚到夜间,客人络绎不绝,在此地攀谈,交融,分享心情与美食。使我不禁想到纪德的一句话:你永远也无法理解,为了对生活发生兴趣,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。
2000
后发布评论
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